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文章 >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017年05月08日 11:07:55 访问量:212


 

21.把“空白”留给学生

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能让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适当留些“空白”—思维的空间和平台,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索、思考和发现,让学生补充这些“空白”,空白的流动性、生成性可以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在讲解《平移和旋转》这节课时,在同学们初步感受到什么是“旋转”和“平移”后,吴老师先请孩子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然后让他们站起身来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在活动中同学们进一步体会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让学生静静地想一想,是留给他们想象的空间,以便他们对概念进行重新诠释和再次解读,这对于学生沉淀知识和内化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时要注意掌握时段,并不是任何留白都能取得效应的。也就是说,留白是一门艺术,并不是一件简单、随意的事。一要掌握时间,要在恰当的时间留白,留白的时间长短也要合适,否则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二要精心设计,找到引与发的必然联系,并在点拨之后,使学生有联想,有垂直思考与平面思考的交叉点,然后以“发问”、“激趣”等方式激起学生的思维,从而使之上下联系,左右贯通,新旧融合,用所思、所虑、所获填补思维空白点,获取预期的效果。

22.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教育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教师要充分考虑“首次效应”的影响。

·要上好每一学期的第一课堂

·要处理好教材每个章节或每个单元的第一节课

·要认真对待每节课的导课部分

·要科学设计第一次考试或检测

23.小组合作中的“鲶鱼效应”

挪威渔民为了不让捕获的沙丁鱼在长途运输中死去,在鱼舱中混杂了几条鲶鱼。鲶鱼混入鱼舱后,四处游动,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己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避免了因窒息而死亡,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鲶鱼效应”。在小组合作中运用“鲶鱼效应”将会使课堂更加有效,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一节成功的课,除了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外,如果在灵活运用“鲶鱼效应”,课堂教学将会充满活力。

24.预设的问题是学生想研究的

预设是生成的“基石”,而灵活运用好生成的资源,是对预设的提升和超越。面对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做出理性的判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机智地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把师生互动的探索引向深入。

只有对学生有深刻的了解、研读,才能够准确、清晰地找准学生认识新事物的思维衔接点。正如杜威所言:真正的思维(反省思维)起源于某种疑惑、谜乱或怀疑。思维的发生不是依据普遍的原则,而是由某种事物作为诱因而发生。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时,教师的教学设计恰恰满足了学生的这些基本需要,教学必然是有过程的,师生必然都是有体验的、真正参与的,从而也都是有收获的。

25.让学生的差异成为教学资源

建构主义高度重视学生个体的特殊性,认为学习就是学生依据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进行的主动建构,但是由于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不同,必然导致学生拥有不同的知识和经验,也必然造成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存在一些“时间差”和“路径差”。有学者因此断言: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特殊方式认识世界的,“一百个学生就是一百个主体,并有一百种不同的建构”。

由此可见,教学中的差异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学生的差异表现在生活经历、知识背景、认知水平、认知风格、气质、性格等诸多方面,因此,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快有慢,学习的途径也有不同。

一方面,我们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善用差异,则能使之成为有效课堂的重要资源,尤其是引发教学对话、教学互动的重要资源。

在教学时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学生的差异呢?

·了解

教学之前,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每个孩子的差异,比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作业分析等方法,了解学生生活经验的差异、知识基础的差异、学习困难的差异、学习需求的差异......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做到面向全体并因材施教,为有效教学提供保障。

 ·尊重

 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在课堂上,要允许孩子们有不同的声音,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即便是肤浅的,是支离破碎的,但也是孩子们亲身的感受和思考,也是有价值的。

 ·指导

我们可以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习惯:倾听的习惯;交流的习惯;优化的思想。

只要我们能够关学生的差异,为学生的差异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每位学生就会在教师的期待和欣赏中成长。

26.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激活经验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数学知识表象的过程,而表象的作用在于降低学习难度,排除思维障碍,确保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明确操作目标,并使学生明白要干什么,明确要观察什么现象,思考什么问题。这样,学生才能进行深刻的体验和深入的探究,进而才能把以数学思维为核心的脑活动和动手操作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其次,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敏锐地将学生的思维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而引向对数学本质的思考。再次,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教师适时有效的引导、评价也十分重要,它能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审视自己的操作过程,自觉地把操作过程中所获得的认识进行整理、提升。最后,有效的操作活动是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地参与的过程,这种热情正式学生参与操作、思考的动力,是其不断创新的力量源泉。

 

编辑:孙刚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寨县第三小学校 特此声明。